您当前的位置:必威 > 必威娱乐 >
[创业板]创业板需要刮骨疗毒
发布时间:2019-08-19编辑:必威阅读:字号: 大 中 小
国内创业板市场具备长期发展潜力
2017年创业板50成分股累计分红总额超50亿元
第七
如第二条所述,创业板50指数在创业板指中选取流动性最好的50只股票。从交易的角度来看,50只股票本身具有较大的市值,且活跃程度很高,能大幅降低冲击成本。对投资者而言,冲击成本的降低相当于间接获取了超额收益。
第一
中国宏观经济环境支持创新科技的发展
由于创业板50的成分股少于创业板指且流动性佳,创业板50的弹性显著高于创业板指,年初至今,创业板50振幅大于创业板指的概率超80%。实际上有较好的弹性,才有流动性的提升,才能够给投资者节省冲击成本。创业板50ETF日均流动性超5亿元,在深交所上市的ETF中排名第二。(数据来源:WIND,截至2018年7月19日)
目前创业板50成分股市值最大的近700亿元,市值最小的也超过40亿元。50只成份股有26只在中证800,市值占比66%;其中13只在沪深300,13只在中证500。(数据来源:WIND,截至2018年7月19日)虽然不如主板动辄市值几千亿的公司,但这些公司由于过去较高的成长性或业绩表现,已经进入了创业板中较大的公司序列。
第十
五月之后中美贸易战的点燃对A股市场造成了较大的压力,主板、创业板及中小板同时经历了较深的回调,下跌幅度在15%左右。中美贸易战的走向可能还需要持续的进一步观察,但我们可以看到,除一些特定事件的发酵之外,整个市场环境有所缓解,特别近期央行对于货币政策的调整和周末理财新规的推出,整体资本市场的环境向好。在此背景下,我们提出推荐创业板50ETF(159949)的十大理由,以期为投资者提供在当前市场环境中投资方向和投资思路的一点借鉴。
目前国内的创业板市场依然是一个新兴的、快速成长的市场,未来将会有更多的独角兽、科技创新公司上市,上市资源将为创业板提供源源不断的活力。以科技股为代表的创业板符合“新技术、新业态、新产业、新商业”的“四新经济”发展模式,对标美国的纳斯达克或香港市场,投资者都从优质的科技股中获取了丰厚的收益。我们认为未来三年内,创业板上市公司将突破1000家,在偌大的池子里按照规模和流动性的标准选取50家公司,优中择优,可以说是一个重要优势。
第四
第九
在最新一次季度调仓之后,创业板50指数的行业结构有所调整,医药行业权重增加,由原先不足2%增长至目前近9%的水平,产业结构相对调整前更加均衡。TMT行业占比50%,总体结构偏科技,以信息技术、高端工业制造、医疗、高端材料类科技含量高的行业为代表。(数据来源:WIND,截至2018年7月19日)
创业板50ETF是全市场唯一跟踪创业板50指数的ETF,所以我们将它称为捕捉创蓝筹的利器。创业板50ETF年初仅2.88亿份,目前已超105亿份,份额增长36倍,规模超65亿元,产品的规模和流动性已经能够很好地承接机构投资需求,为提供市场上包括FOF组合、保险公司、财务公司等重要的机构及个人投资者提供捕捉创蓝筹行情的利器。(数据来源:WIND,截至2018年7月19日)
第五
创业板50指数为投资者带来流动性溢价
新经济的龙头公司具备更强的市场影响力和抗风险能力
之所以将创业板50称之为“创蓝筹”,我们是这样理解的:从过去美国四十年的历程来看,每十年美国的前十大股票实际上都是不同的,从最早的工业企业,到如今以科技为主的公司,这种迭代是整个市场发展的趋势,这一趋势在中国也是成立的。站在今天这个时间点,我们认为在未来的十年,创业板50里或许能够成就中国最大市值的公司,无关于目前是否是蓝筹公司。
创业板50指数的编制规则是在创业板指数的100只样本股中,选取流动性最优的50只股票组成样本股。由于创业板指以流通市值为选取标准,创业板50则是在100只大的创业板股票中选取流动性好的50只,所以50只成分股兼具了规模与流动性,绝大多数是新经济的龙头公司。一方面,过去两年随着MSCI纳入新兴市场指数、港股通的推出等事件,机构投资者占比上升,A股市场价值投资理念逐渐深化,市场对龙头公司的青睐度提升;另一方面,龙头公司相对于市值更小的创业板公司而言具备更强的市场影响力和抗风险能力。
过去大家谈论创业板的时候,都认为这是一个过度融资的市场,中小股解禁后大股东减持的行为真实存在,但这并不代表创业板中所有的公司都以减持为目的。优秀的企业家会切实站在企业利益的角度,尽力去实现公司的发展。从分红的角度来看,过去创业板分红的比例和收益逐年提升,去年创业板50中有40家公司实现分红,分红比达80%,累计分红总额达54.84亿元(数据来源:WIND,截至2018年7月19日)。对于处于成长阶段的创业板公司而言,有接近1%的分红收益率,实际上也是非常不错的。
近期中美贸易战的拉锯使中国股市经历了估值的大幅释放,或许有人对未来的经济增长抱有怀疑,但我们认为中国作为一个大国经济主体,面临中美贸易战这样一个巨大的挑战,能够催生中国自身科技研发能力的提高,并使包括核心技术在内的科研能力得到中长期的重视,跳脱出过去几十年以来企业家和投资者短视的、急功近利的场景。
二季度创业板业绩“以大为美”
创业板50ETF(159949)——投资创蓝筹的利器
目前中国已达到中等收入国家水平,正奔向高收入国家。在此过程中,居民对科技、消费、娱乐等方面的需求显著提升,中国也急需通过创新驱动来支持经济的转型发展,以保持未来中长期的稳定增长。这一规律,在全球也是无一例外的。从经济增长的理论来看,一国的劳动力、资源都是有约束和瓶颈的,唯有科技的进步才是未来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处在中国经济的转型期,以科技为主的指数体系在未来有很大的提升空间,医疗、电影等中高端消费作为经济增长的外延也蕴含着很大的机会,这些行业都在创业板50指数中都有所体现。
二季报显示,创业板公司盈利状况和市值有较强相关性,筛选 100 亿市值以上的创业板公司作为一个整体,18Q2 归母净利润增速为 12.56%,18H1 增速为 30.82%。如果进一步剔除宁德、温氏、乐视等个别巨亏或增速大幅下滑的公司之后,100 亿市值以上创业板公司的 18Q2 归母净利润增速为 33.46%。100 亿市值以上的创业板公司中很可能存在较多成长股投资机会。(数据来源:安信证券研究中心)
弹性好,在上涨波段中更具优势
我们认为未来中国在科技创新推动的一个新的周期下,经济的中长期成长会得到很好的体现。主要有以下三方面理由:一,中国本身是一个巨大的消费市场;二,中国有非常大的科技红利和工程师红利;三,中国经济发展的韧性很强,因为它具备较强的政策机制和调解能力。
来源:魔都资产管理人
目前创业板50指数估值在33倍,和沪深300指数的估值比在2.9倍,均处于历史底部区间,安全边际显著提升。(数据来源:WIND,截至2018年7月19日)如果对中长期的经济不那么担心,无论从历史估值的角度,还是从未来发展的角度而言,目前的估值从中长期看来都是比较有吸引力的。
第三
第二
产业分布以科技为主,行业结构均衡
第八
创业板50指数估值正处于底部区间
第六
由于2013年当年IPO暂停,因此,当时大幅上涨的创业板股票正是2009年-2012年间上市的354家创业板上市公司的股票,当年大幅上涨的这354家创业板上市公司,2018年整体出现了大幅亏损,这表明,当年股价的暴涨并非是缘于基本面。
(本文删减后刊发于2019年6月15日出版的《红周刊》)
统计数据显示,2018年创业板上市公司资产减值损失合计1068.03亿元,其中,2009-2012年上市的创业板公司与2014-2018年间上市的创业板上市公司资产减值损失分别为839.70亿元和228.33亿元,前者远高于后者。
2013年,在沪深股市主板市场熊气弥漫、持续下跌的背景下,创业板指数逆市大涨了82.73%, 2015年A股市场股灾频发,创业板指数涨幅却高达84.41%。气势如虹、如有神助的创业板被市场人士称为“神创板”,随着创业板的大幅上涨,其估值水平也不断攀升,众多创业板股票的市盈率高达数百倍、上千倍,被人们称为“市梦率”。
股权分置改革之前,一些业绩过度包装的公司上市后,业绩往往表现为一年绩优、二年绩平、三年绩差;股权分置改革之后,大股东的股票在上市三年后可以减持,为了让大股东持股能卖个好价钱,在上市后的前几年一些上市公司仍维持良好的业绩表现。上市越晚的创业板公司,2018年业绩表现越好,可能就是由于这个原因。2014年、2015年上市的创业板公司2018年总体业绩为正,但同比大幅下滑, 2017年、2018年上市的创业板公司总体业绩则为正增长。
“常识是一面照妖镜,以常识来看,90%以上的净资产收益率显然是一种暴利,尤其是所有IPO企业的平均净资产收益率高达90%时,其可信度显然要打上一个问号,如此高的暴利也注定是不可持续的,2010年、2011年35家企业平均的期初净资产收益率分别仅为9.7%、10.6%。”
近日,笔者为红周刊撰文《创业板公司逃不开“越做越差”魔咒?》,统计数据触目惊心:
文章由此质疑:“2009年上市的全部35家创业板企业2007年平均净资产收益率高达90.9%,这是一种正常的盈利能力吗?如此高的盈利能力可持续吗?什么样的企业、什么样的生意可以获得如此高的暴利?”
笔者认为,2013年-2015年间,以创业板为代表的小盘股经历了一轮持续多年的暴涨,很多小盘股沦为庄股,在操纵股价的同时,操纵业绩、虚增上市公司利润,可能也是一个较为普遍的现象。持续多年虚增利润而虚增的资产,在2018年进行了巨额减值准备计提,由此导致2013年前上市的创业板上市公司在2018年出现了集体亏损。(详细分析见《创业板公司逃不开“越做越差”魔咒?》一文)。
红刊财经 陈绍霞
创业板市场需要刮骨疗毒
近期,康美药业财务造假丑闻曝光,近300亿元货币资金化为乌有,令整个市场为之震惊。笔者认为,康美药业造假案之所以东窗事发,是由于其造假手法简单、拙劣,虚增近300亿元现金,在2018年去杠杆的背景下,资金链断裂,导致其财务造假问题大白于天下。假如康美药业当初虚增的不是现金,而是存货等其他资产,那么,即使陷入债务困境,康美药业或许仍然能够滥竽充数,在未来的某一年计提巨额资产减值准备,将此前虚增利润而虚增的资产一笔勾销。创业板上市公司2018年计提的资产减值损失高达一千多亿元,其中,有多少是由于以前年度虚增利润而虚增的资产?
考虑到A股市场财务造假有着悠久的历史,对于创业板公司2018年业绩明显异常的表现,笔者认为,监管部门有必要加强对创业板上市公司的监管,对于创业板2018年计提的巨额减值准备,有必要调查其减值资产的真实性,查明巨额减值是由于上市公司经营不善所致,还是由于以前年度虚增利润、虚增资产所致。如果涉及以前年度财务造假、虚增利润,追溯调整后相关财务指标触发退市条款,应严格按照退市规则对相关公司启动退市程序,对于因上市公司财务造假而给广大中小投资者造成的损失,应启动赔偿程序,保护中小投资者的合法权益。
曾经的“神创板”为何沦落为亏损板?
巨额资产减值,是由于经营不善所致,还是因为这些资产原本就子虚乌有、此前长期虚增业绩、虚增资产所致?
近期,深交所有关人员表示,将启动创业板改革,举措之一是拟取消创业板借壳限制,创业板一些壳资源概念股纷纷涨停,天龙光电连拉6个涨停。笔者认为,允许创业板市场借壳,为垃圾股提供一纸免死金牌,对于本来已经过度投机的创业板市场并非福音,只会进一步助长市场炒作氛围,不利于创业板市场的长期健康、稳定发展。无论是上市公司操纵业绩、虚增利润,还是二级市场坐庄、操纵股价,只会带来市场暂时的虚假繁荣,股价脱离基本面的非理性疯涨之后注定是一地鸡毛。上市公司的质量是证券市场的基石,唯有上市公司的质量得到持续改善、提升,市场才能步入持续健康发展的轨道。深交所应该正视创业板市场当前面临的问题,进一步加强和完善监管。
“个人认为,从创业板企业IPO前的异常高的期初净资产收益率来看,这些企业上市前业绩过度包装可能是一个较为普遍的现象。上市前异常高的期初净资产收益率则是一个值得警醒的指标。”上市9年之后,2009年上市的35家上市公司2018年净利润之和为-30.89亿元!这也印证了当年笔者质疑的观点。
2018年739家创业板上市公司净利润较2017年同比下滑幅度高达69.05%,2009年-2012年间上市的354家创业板公司整体净利润之和为-132.45亿元;逐年统计的创业板各年度上市的公司整体净利润数据显示,上市越早,业绩表现越差,2013年前上市的公司2018年总体亏损,2014年、2015年上市的公司2018年总体业绩为正,但较2017年同比大幅下滑, 2016年上市的创业板公司2018年总体业绩微降3.62%,2017年、2018年上市的创业板公司总体业绩则为正增长(详细分析见《创业板公司逃不开“越做越差”魔咒?》一文)。
笔者认为,导致创业板陷入困境的另一个原因是,创业板上市公司在IPO时业绩过度包装可能是一个较为普遍的现象。2013年2月,我曾为红周刊撰文《常识是一面照妖镜:从期初净资产收益率看创业板“三高”现象》,该文统计了2009年上市的35家创业板上市公司的期初净资产收益率(报告期净利润÷期初净资产 ),发现净资产收益率异常偏高、超出常识:“2009年创业板IPO上市企业共35家, 35家公司2007年、2008年期初净资产收益率平均值分别高达90.9%和55.0%,多家公司上市前的期初净资产收益率高达100%以上。”
2009年10月创业板开板,首批精挑细选的28家公司隆重上市,9年过去了,首批28家创业板上市公司2018年净利润之和为-15.59亿元,2009年上市的全部35家上市公司2018年净利润之和为-30.89亿元!2009年-2012年间上市的354家创业板公司整体净利润之和竟然是负数!这样的数据显然极不正常,如果不是由于人为的业绩操纵,很难有合理的解释。创业板病了,病得不轻。
通常而言,流通盘越小、市值越低的股票,庄家越容易控盘,而创业板主要以小盘股为主,创业板更易于受到股价操纵。为了配合大股东高价减持,一些上市公司制造各种题材、概念,在二级市场上推升股价。股价操纵常常与利润操纵相伴随,估值越高,操纵业绩的动力也越大,市盈率100倍的股票,虚增利润1亿元,市值可以增加100亿元。长期以来,A股市场热衷于“炒小、炒差、炒新”,A股市场小盘股的估值水平远远高于大盘股,2013年-2015年间,以创业板为代表的小盘股的市盈率往往高达100多倍、甚至几百倍,这为一些上市公司操纵业绩、虚增利润,提供了强大的动能。
笔者认为,创业板公司先天不足、IPO上市前业绩过度包装,上市后为了配合大股东高价减持或为了再融资圈钱而操纵业绩、虚增利润,是创业板当前陷入困境的直接原因;监管滞后、违法违规成本太低,则是创业板市场乱象丛生的根本原因。对于各类违法违规行为,应该实施常态化监管,无论是上市公司操纵利润行为,还是二级市场上机构坐庄、操纵股价行为,管理层都应依法查处、实施零容忍,切实做到执法必严、违法必究,维护公开、公平、公正的“三公”原则,给投资者一个更加规范、透明的市场。
基于上述分析,笔者认为,由于小盘股流通盘小、股价易于操纵,以及小盘股估值水平高、操纵业绩的动能更大的特征,以创业板为代表的小盘股很可能是A股市场财务造假的重灾区。
表、6月6日创业板与沪深300指数估值水平比较
剩下的这几条都是为上市公司重组放宽限制的配套措施,从取消净利润50%这个考核指标的,到减少注入资产时间的,都是在为上市公司重组开绿灯。
在第一阶段,A股将占到富时罗素新兴市场比重的约5.5%。
整个意见稿的核心思想,其实就一句话,监管层终于结束了持续三年的壳打压,对资产重组松绑了,A股的小盘股,尤其是创业板小盘股,将迎来极大的利好。
02
01
这一次修改后的新规,为促进创业板公司不断转型升级,拟支持符合国家战略的高新技术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相关资产在创业板重组上市。
与此同时,北上资金已提前布局,Wind数据显示,截至收盘,北上资金合计流入规模达73亿元,这已是北上资金连续5个交易日净流入。本周以来北上资金的流入规模已经达到了178亿元,本月以来北向资金流入规模达到了450亿元。
二是拟将“累计首次原则”的计算期间进一步缩短至36个月;
按照计划,此次纳入将通过互联互通机制下的“北向通”实施,A股纳入富时罗素的第一阶段将分三个批次进行:
6月20日晚,证监会一则《上市公司重大资产重组管理办法》修订版的征求意见稿,引发市场的极大关注。
除此之外,证监会还为进一步提高《重组办法》的“适应性”和“包容度”,修订了其他三方面内容:
平地一声雷!
而按照最新总市值不低于100亿元、上年未亏损、上年扣非净利润增速超过20%、本月北上资金持仓占比增长超过0.5%四项指标对被纳入“富时罗素全球指数”的A股成份股进行筛选,23股浮出水面。
为促进创业板公司不断转型升级,拟支持符合国家战略的高新技术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相关资产在创业板重组上市。
据此前《管理办法》第十三条规定:“创业板上市公司自控制权发生变更之日起,向收购人及其关联人购买资产,不得导致本条第一款规定的任一情形。”
创业板“壳”松绑
一是拟取消重组上市认定标准中的“净利润”指标;
根据万得资讯统计,目前上市的763家创业板公司,市值差异巨大,三家公司破千亿,但也有268家公司最新市值不足30亿元,占比高达35%,更有83家不足20亿元。这些个股或将成为优质资产重点借壳对象。
除创业板、壳股大涨外,周五A股还出现的73.3亿元北向资金净流入,尾盘一度超过百亿元;北向资金本周的合计净买入则达到199.18亿元,为连续第3周净买入,为年内单周净买入金额第三高;6月至今则已净流入超450亿元。
以市值最小的天龙光电、飞鹿股份、同大股份为例,其A股市值仅12.04亿元、13.33亿元、13.44亿元,今日均一字涨停直到收盘。
国泰君安表示是,当前A股已进入绝佳战略配置期,一方面风险偏好将趋势性恢复,另一方面,盈利底部正在逐步确认,预计上市公司盈利底的确认将在三季度逐渐完成。
券商人士指出,北向资金在2019年表现出很强的择时能力,6月份以来北向资金连续买入,叠加沪伦通日前正式开通;富时罗素纳入A股将于今日收盘后正式生效;标普道琼斯指数纳入A股将于9月23日正式生效。随着中国经济的高速发展,A股国际化步伐不断加快,A股在全球资产配置中的重要性不断提升,未来外资持续扩大A股投资比例趋势将不可逆转。
在意见稿中,证监会表示,
而在此之前,按规定创业板一律不允许重组上市。
图片来源:数据宝;截止6月20日
证监会深夜发布超级劲爆的消息,创业板上市公司终于也可以借壳了!
来源:第一财经
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除证监会的新规刺激外,富时罗素于周五收盘后正式纳入A股也是市场的重大利好之一。
证监会表示,为支持科技创新企业发展,本次修改参考创业板开板时的产业定位,允许符合国家战略的高新技术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相关资产在创业板重组上市。同时明确,非前述资产不得在创业板重组上市。
昨晚消息曝出后,今天一早创业板开盘大涨2.23%,截至收盘有95只创业板股票涨停。不仅如此,A股中的ST股也同样迎来了一场“狂欢”,约50只个股出现涨停。值得注意的是,这些涨停个股中多数都是小市值个股。
三是拟恢复重组上市配套融资。
外资开盘买入,后市将如何?